知青首页
知青播报
最新信息
龙江知青
知青史录
知青人物 知青照片
知青故事 知青文苑
知青研究
认识知青 论文发表
学术交流 学术专著
知青文艺
知青书刊 知青歌曲
知青摄影 知青影视
知青互动
知青博客
知青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知青  >  史录  >  知青文苑
张石:在北大荒的那些年
//zhiqing.dbw.cn

  东方的天边泛起一抹鱼肚白,天渐渐的亮了,深秋的太阳把北大荒这茫茫的田野铺上了一层金色的景像,我们走出了房间站在这空旷的黑土地上深深的吸一口这凉飕飕空气。感到了一种非常新鲜的气息。我来到了一支水龙头前,感到了一种疑惑这地方还有自来水吗?还挺先进的吗,一打听才知道这也是井水,把井水抽上水塔在铺上管道,到底是国营农场就是比农村公社强,比公社生产队进步。打开龙头水就流了出来。哇!好凉的水呀,又冰牙又冻手,洗漱完毕我们来到前面一排铁皮房顶的红砖房前那是营部的食堂和招待所。早饭很丰盛大米粥,馒头,包子还有各式样的咸菜。吃完了早饭不一会儿我们来到营部门前站好队进行分配,我被分到一队(后来的24连)。我们做上一台拖拉机沿着营部一条大道向东面驶去。路过一个废旧飞机场那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修的,翻过了两座小土包又走了一会儿就远远看到绿树环抱的小村庄那就是以后我要生活十年的连队。不一会儿拖拉机就驶进了这座小小连队,在一座很旧的砖房前停下,我们下了车看了看这周围的环境,这房子两用西边是连部办公室东边是男生的大宿舍。前面是一座丁字形的房子一横是砖瓦结构的井房,一竖是连队的粉房后来又做酒房了。连部的对面是一片玉米地.连部的后面是一排排正齐的红砖房。我们来到连部后面第一排的砖房前,西面的门是男生宿舍东面是女生宿舍,可是进去一看,哈哈!东面是通道。一看就知道是刚刚盖好的房子间壁还没来及修好。叶连长说下午就叫人来修大家不要担心。说起叶连长是位四十多岁老农场干部他叫叶青,这个名字好像就是给他起的,一位农场的基层干部。下午我们的行李到了,我们个自找到自己的行李和箱子,铺好行李放好箱子,走到外面参观一下这小小的连队。连队的东面是畜牧区被一条南北大路隔开,最南面是奶牛舍,一次是马棚,羊舍,猪舍。一排排白杨把连队围了起来。后来又在前面盖了一座大食堂,西面又建一栋女生宿舍和机务的保养间和烘炉。这就是我们的连队。一个北大荒上的小村庄,生产建设兵团中的一个小小的连队。也是千千万万名知青下乡的一部分,是几万名兵团战士生活战斗的缩影。这也是我十年兵团生活的地方。让我们回到那战天斗地的年代吧。

  (二) 一个人的生活是无常的,什么样的工作是每个人的第一份工作呢?我的第一份工作让现在的年轻人看来是那样的浪漫,那样的诗情画意,一开始我也是这样的认为的。我被分到畜牧排放马,我来到马厩看到了我的坐骑一看我就十分的喜欢上它了,它个子不是很高大,但很漂亮,一身黄色的皮毛银色的鬃银色的尾,脑门上一条白色鼻梁,四只雪白的蹄子,这叫四蹄踏雪。骑马分颠马和走马,我的坐骑就是全营最好的走马,骑上去一点也不颠可稳了,因此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小弹簧”。我迫不及待的给我的坐骑武装好,翻身上马。正当我得意忘形赶着马群准备出发时,“小弹簧”突然乱蹦乱跳,一下把我从马背上实惠儿的摔了下来,好家伙这下可摔着我了,一旁铡草班的姑娘媳妇们都捂着肚子笑翻了。造我个大红脸,叫我很是没面子。赶车的王德才跑过来一边扶我一边说:“摔着了吧,你们都别笑了,看人家都不好意思了。”拍了拍我身上的土又说:“别急,两腿夹紧抓住缰绳,时间长了就好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我有点尴尬,面对着我的坐骑还真的有点怕它,为了我的尊严还是硬着头皮又一次跨上了马背。两腿夹紧抓紧缰绳,挥动鞭儿赶着我的马群出发了,开始了牧马人的生涯。1968年的冬天,不知不觉中的过去了,在寒冷的雪花中悄悄的迎来了1969年的春节。第一次在外面过春节,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北大荒过春节,远在边疆不免想起家来,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真是这样啊,没离开家时没有思家的感觉。一旦离开真的很想家,想爸妈想姐姐弟弟们。我也记不起是怎样过的了,反正是在一片思念中度过。3-4月份的北大荒还是很冷的,春风一吹,近看大地还是黑色的可抬头望远一看已经泛起一片片的绿色了。这季节马要跑青的,也是马最容易跑丢的了,我要骑在马上紧紧的跟在马群后面去追寻那远远的又啃不上来的绿色小草。春天来了,我们要到草甸上放牧了。听说离连队60多里地,在一个叫旧江口的地方,哪里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原,我还没去过呢。所以我非常的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我心中的草原很浪漫,

  牛羊肥壮骏马飞似箭!

  野花遍地开放多鲜艳,

  挤奶的姑娘露出笑脸。

  大地披上了绿色,庄稼发芽的季节,我们赶着马群出发了,我和26连的安大爷赶着全营的马匹一路向南走去,一直走到天津屯,给马饮饮水休整一下后,转向西,向坡下走去,我骑在马上往西一望坡下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是哪样的深不可测,没有一户人家看不到一缕炊烟,安大爷说:“小张第一次来吧,”我说:“是,以后你就知道草原的魅力了,在城里你绝不会体验到这放马人生活有多少苦和乐。慢慢的就懂了。”这话被以后的事实给证明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即有它美丽浪漫的一面,又有它叫人恐惧寂寞的一面。我们赶着马群继续向西一路上马蹄滚滚就像天边响起的春雷隆隆轰响,一阵阵尘土在马蹄下扬起,我感觉我不是在赶着马群向前疾驰,好像是一名战士,骑马挎枪和战友们一起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上,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安全。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九江林场说是林场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苗圃。我们把马群赶到井边让马喝点水,然后放在一边的草甸子上让马群吃草休息一下。我和安大爷来到了林场的厂部把我们的坐骑拴好,添些草料后来到了林场的办公室,打前站的同志早已把饭菜准备好了。吃好了饭休息一会儿,觉的体力恢复了很多,我和安大爷又要踏上西去的征程。打前站的同志还要在这里等牛群的到来。因牛群走的慢所以还在后面。我的坐骑也休息的很好,备好马鞍翻身上马赶着马群又出发了。一路上草原上的美景吸引了我,这碧草无边的大草原,开满了数不清的,也叫不出名的野花,野鸡,野鸭,一会儿一只两只在我的头上飞过,不时的还有野兔在眼前跳过。忽然在不远处有一只像鹿一样的动物跑跑就停住了,瞪着两只大眼睛傻呼呼的望着我们呢,我问安大爷那是什么动物,安大爷说:“是狍子,当地人都叫傻狍子,因为你一喊它,它就站住四下张望,这样一来它就很容易被枪打着。所以叫它傻狍子。”我说:“有狼吗?”“有”,安大爷非常平静的说着,好像不是在说一只凶狠残忍的恶狼,好像在聊跟在我身边叫“黑子”爱犬。“我们以后放马能碰到吗?”“很有可能啊”“您见过吗”“见过。”“怕吗?”“你说呢?其实狼也怕人的,哈哈!”安大爷洋洋得意的笑了。“这些话在以后的日子都一一的变成现实。夕阳映红了天边,血红血红的晚霞里有一间草房屹立在江边,这是三条江汇合一起成Y字形的江口,人们都叫旧江口。营里汽车停在草房子旁,营里派来帮我们修房子的人,早已把房子收拾好了,火炕也烧的很暖和,饭菜也准备好了,就等赶牛群的人到了。我把我的坐骑拴好放些草料好好喂喂,它这一天也够辛苦的了。我望着远方,这被晚霞映红了草原是那样的辽阔,一眼望不到边,没有尽头。心胸顿时开阔很多,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感到大自然的宽广。天渐渐的黑了吃过了晚饭帮我们打前站的同志们就要回去了。汽车开动了,汽车的红色尾灯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之中。这一夜就要开始放夜牧。因为我第一次到草甸子上放牧,安大爷说这第一次夜牧就让他先来。我说还是我们一起放吧。”“不用,以后有你放的。”就这样开始了我人生第一次的放牧的生活。也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更是我人生的起点。

  黎明前的大草原是那样的黑暗,伸手不见五指,黑黑呼呼的一片,隐隐约约的看见马匹的隆廓,静静的只能听见马吃草的莎莎声响。以往的大草原都在梦里是那样的美那样的辽阔无际。可眼前的大草原伸手可及,就在我的脚下。在我的坐骑马蹄下。近的就像在我的怀抱里,紧紧依偎在我的脸颊,让我感到大自然的神奇。渐渐的天边出现了一条白线,把地平线映了出来,那条白线越来越宽,把大地和天分成了上下两块。一缕微微的红霞渐渐的把大地照亮,随着一轮暗红的太阳一跳一跳的跳出了天边,顿时把整个大草原披上了金色霞光,青草上野花上挂满了露水珠,在阳光的映照下就像一串串的水晶闪闪发光。是那样的晶莹剔透,那样的无暇。迎着朝霞望去一匹匹吃草的马儿,就像映在太阳上的逆光照。大草原上的日出是那样的美,真是用语言无法表达。我陶醉在这美丽的风光之中。北大荒你是那样的荒凉,可你又是那样的美丽。远处传来安大爷的声音:“小张回来吃吃饭了”吃饭了……吃饭的回音在这旷野上回荡。我把马群赶到附近,窝棚冒出一缕炊烟,再缓缓的上升,窝棚后面的江面上升起一片片薄雾围绕在窝棚的四周。我把我的骑马拴好添上草料就去吃饭了,26连的小于拎了一桶刚刚挤出牛奶说:“你就这么喝呢?还是煮开了喝呀。”我说:“就这样喝吧”,牛奶还带着奶牛的体温呢。喝了一口,哇!这一点水也不惨的牛奶喝起来还有一点腥味,有点不习惯,于是我加点水放到锅里烧开了才喝。要知道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喝到牛奶已是很不容易事了。我想这还不错能天天喝到牛奶,可以后这天天喝牛奶吃牛肉的日子,没有素菜吃,手上都脱皮了,眼睛到了晚上也看不清东西。真是不大好过。后来小于回家带来了菜籽,于是我们开始了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窝棚的后面有一副不知放了多久的犁。小于把它修修好,拴好马套,又在马群里抓了两匹会干活的老马。一切都已就绪,于是我们俩开荒种地,发扬南泥湾的精神,开展大生产运动,不到半天的功夫就开出了50米长的六根垄来。小于说:“够了”我说:“就开这点地够吗?”“你不要小瞧这点地,种好了咱们四个人吃都吃不了”小于信心十足的说。我也不懂种菜,也就没啥话说了。“走划船到对岸砍点柳条”小于说:“搭架子用,好种黄瓜,柿子啊”。

  夏天的东北大草原一天可过上四季,当地有一句顺口溜“早穿棉,中穿沙,晚上捧着火盆吃西瓜”,草甸上的天气也是说变就变的,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说不上啥时飘来一片乌云,马上就大雨倾盆,一会儿又雨过天晴,烈日当空,“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此时,我好像就置身于这歌词所描绘的油画之中。湛蓝湛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雪样的白云,碧绿的草地上一匹匹的马儿,一头头奶牛在悠闲的吃着草。我把皮袄铺在地上,躺在上面。嘴里衔着一根小草仰望着天空那慢慢飘动着的白云,沐浴着阳光,身上暖暖洋洋的。不知不觉的睡着了,忽然一阵马蹄声把从朦胧中惊醒,我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不由的一种惊恐感觉涌上来。我感到一种不祥的感觉,迅速的翻身上马,向四处张望,这时我清楚的看见一只恶狼正在扑向小牛犊,一头大奶牛正在护着自己的孩子。一切来得是那样的突然,不能犹豫,我抓起猎枪迅速的压上子弹,打马奔着这只恶狼就冲了过去。我怕打着小牛就向天放了一枪,狼被这突如其来枪声吓到就跑。我骑马就追,后面传来了马蹄声,我回头一看是小于手里拿着一副夹板也跟上来了,此时我胆子更大了。对着狼放了一枪,打的狼四周泥土飞溅,没打中,我和小于奋力的追赶。追到了一座小山上,后来才知道这就是狼洞山,山上到处都是狼洞因此而得名。我俩四处找也没找到这只狼。就垂头丧气的回来了。回来安大爷说:“你们俩太愣了,孤狼是不能追的。赶走了就算了,否则是很危险的。”后来这只狼跑到百路屯被蒙古族牧民图满生给打死了,那天他还拎着那只狼跑到我们住的窝棚来炫耀。那天我们吃一顿狼肉大餐,真香啊有生以来第一次吃狼肉也是唯一的一次。

  又是一个晴朗的早上,初升的太阳为大草原披上了一层霞光,晶莹的露水珠挂在那一株株小草上,是那样的透明亮丽,就像一颗颗水晶撒在这茫茫的草原上。反射出太阳的七彩霞光。一片一片的野花,一圈圈地野蘑菇,还有那盛开的黄花菜,结满山丁子臭李子野果的灌木林。这一切都被一层层薄薄晨雾缭绕着。这就是北大荒草原上的一个早上,一个没有污染纯绿色的大草原。天上飞着大雁野鸭,地上奔跑着野兔,孢子还有江水里跳着的鱼儿,怪不得人们都说:“棒打孢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四十五年前的北大荒草甸子,都是一片绿色没有一点污染。纯洁的大氧吧,呼吸着这新鲜的空气,赶着马群放牧在美丽富饶的草原上。心情是那样的舒畅,感到心胸和草原一样开阔。好像是在书本里,好像是在电影里,好像是在梦里,不,就在我十七岁那年的生活里。大草原虽然很美,但是,他也有发脾气的时候,草甸子上的天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蓝蓝天白白的云,可是转眼之间就是乌云密布,锅底一样黑的乌云把太阳遮住,豆大雨点就像黄河壶口瀑布从天倾泻下来,天顿时暗了下来,咔咔雷声裹着闪电在你的头顶上轰隆隆的震响,马群被这突然来到雷声吓惊了顺着风雨狂奔起来,怎么也拦不住,我浑身上下都淋透透的,隆隆的雷声在你耳边炸响,老人们都说在雷雨天放马是很危险的,不免心里害怕来,我没办法拦住马群,只好骑马奔回窝棚去找安大爷,我浑身被雨浇地很冷,冻得我直发抖把湿衣服换下来裹着被子在炕上,小于烧一碗姜汤喝了下去才觉得暖和很多。安大爷说:“不要急,等天晴了我们一起找马。一定会找到的。”听了安大爷的话我的心才踏实了。狂风暴雨肆虐了一个钟头左右。雨渐渐的停了风也小了太阳从云缝中射出一道道阳光,大草原又恢复了他那美丽容颜。我和安大爷骑上马去寻找马群。骑马奔驰在这雨后的草原,闻到一阵阵的青草和野花的清香,把刚刚的恐惧和寒冷都给驱散了。走了好长一段路终于找到了马群,我和安大爷一起赶着马群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由自主的唱到:“我骑马儿过草原,青青的河水,蓝蓝的天......”雨后的大草原空气里散发着青草气息,野花挂着雨后的水珠显得是那样的娇嫩美丽,各种蘑菇在草地上画出一个个圆圈,傍晚的太阳把雨后的乌云变成火红火红的晚霞。霞光映红了我的脸庞映红了马群,也映红了整个大草原。

  尾声

  青春是美好的,然而美好的青春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虽然,我们的青春是在动乱年代度过的,是在北大荒度过的,没有现在霓虹闪烁,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现在物质这样丰厚的享受。但是,我们有青春的激情!我们相信北大荒的每条垄沟里都有我们知青的汗水,有我们犁过多痕迹。查哈阳街道旁耸立的知青雕像就是相亲们给我们的荣誉和表彰。回忆过去就意味着自己老了,可是在北大荒的日日夜夜都使我难忘。45年前我们来到了这片黑土地上,用我们十年的青春热血来浇灌着这片土地。今天,我离开了它,离它也有35年了。但是,查哈阳今天的巨大变化使我感到十分的高兴。打开查哈阳网站看到整齐的街道和城里一样的高楼,查哈阳没有忘记我们,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在查哈阳的老营长,老连长,老排长,老战友和老师傅们,老乡亲们。我们回城了,但是,查哈阳的每寸土地都在我们的心里,恐怕这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他----我的第二故乡查哈阳。永远也不会忘记在北大荒的那些年。

  55团4营24连张石

首页  上一页  [1]  [2] 
作者:    来源:查哈阳知青网  编辑:左远红  

  相关新闻
 
 更多
  龙文化  更多
  医药  更多
  女性  更多
  知青博客  更多
  知青文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