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首页
知青播报
最新信息
龙江知青
知青史录
知青人物 知青照片
知青故事 知青文苑
知青研究
认识知青 论文发表
学术交流 学术专著
知青文艺
知青书刊 知青歌曲
知青摄影 知青影视
知青互动
知青博客
知青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知青  >  史录  >  知青故事
王青松讲述北大荒后代故事之七:农场职工的后代任爱胜
//zhiqing.dbw.cn

获得博士学位的任爱胜。

  那一年,任爱胜才26岁。关艳丽对他说:“你有潜力,硕士生也不是你的终点,你不能停下来,再加一把劲儿,去考博士研究生。”任爱胜很担心“读博”以后家里的重担都撂给了媳妇,小的小,老的老,就都要媳妇一个人受累了。关艳丽安慰他说:“你就放心地去学吧,一切都有我呢,我能行。”

  就这样,妻子关艳丽无私的付出排解了任爱胜的担忧,帮助他在人生关键时刻走对了关键的一步。

任爱胜一家三口在吉林农大。

  1991年,任爱胜在职考上了东北农业大学工学博士生。他的硕士研究生副导师戴友忠成为他的博士学位导师。

一九九六年任爱胜在吉林博士后出站报告会上。

  任爱胜就读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的专业均是农业工程,研究方向是农业系统分析与经济管理。

  毕业后,才学过人的任爱胜得到了重用。年仅34岁的他被任命为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同时又在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是知识改变了命运!是知识让任爱胜施展着才华!

  功成名就,然而,在任爱胜看来,不过都是虚名。他对关艳丽说:“农业研究的路很长,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千万不能满足!千万不能停下来!”

  有一次搞课题,需要两万元科研费,而这两万元经费,任爱胜和院里的领导多方答辩和申请,也没有批下来,许多研究工作不得不推迟去做。这样的情况和工作效率,不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嘛,任爱胜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最终他决定,争取去中国最高的农业研究机构,做自己喜欢的农业研究工作。

担任吉林农大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的任爱胜和院技术骨干在一起。

  有的同事对任爱胜说:“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你在长春农业科学院单管一摊,说了算,多自在,到北京可显不着你了。这事你可要好好地想一想。”

  任爱胜认为没有什么可想的了。不图安逸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态度,抱有这一目标,还有什么不舍得的呢。

  自从1992年开始,全国的博士生导师就由国家人事部统一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反映了任爱胜的这一要求。

(左上)二○○三年任爱胜在美国阿肯色大学。

(右上)二○○三年任爱胜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

(左下)任爱胜在北京国际会议上发言。

(右下)在任爱胜墨西哥国际会议上发言。

 

  1997年,国家人事部下了调令:作为人才,任爱胜被交流到中国农业科学院。

  十五年过去,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任爱胜成为学生喜爱的“博导”,成为中国农业科学战线上的一个优秀的人才。现在,他除了指导在读的四个博士生、两个博士后研究生、四个硕士生外,还用大思维的观念去思考大农业,在完成国家农业的许多重大研究课题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内容涉及到畜牧经济、绿色加工、发展战略、食品安全和信息网络等方面。

  一个北大荒走出来的年轻人,由于为自己制定了“人生是一场奋斗,人生不能停下来”的信条,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十五年的不断地向前走,让他站在了世界农业发展的高度,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几十年的拼搏,让身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任爱胜深刻理解了《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意义,让他深知,一个北大荒人的后代,奋斗没有止境,安逸享乐不属于他,这是他事业追求的境界,是他要继承和发扬的一种精神,也是他人生要抱定的生活态度。可以说在农业科技研究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和世界水平接轨的新的研究课题,如何为国家培养未来农业人才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但是,有谁能不相信,在新的课题和艰巨的任务面前,有着清晰目标的任爱胜会有着新的发展呢!

  在采访结束时,我问:“任教授,是什么力量让你坚定这样的人生理念呢?”

  任爱胜思索了一下说:“去年,我和爱人回到二龙山农场,得知我的高中同学有一半都走出了农场并在全国各地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就想,不管走到哪里,人都不能忘了本,是北大荒给了少年的我以拼搏的机会,是淳朴的父亲用他的身躯托着我游到知识的海洋,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家乡和亲人都对我寄托着希望呢,所以,我没有理由不抓紧时间奋斗,没有理由去贪图安逸。”

  这就是一个学者的追求和境界形成的底蕴!这就是一个人力量的源泉!

  这底蕴、这源泉是北大荒那望无边际的肥沃的黑土地、是那里滋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精华。

 北大荒优秀儿子任爱胜的未来会像蓝天那样广阔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作者:    来源:东北网  编辑:左远红  

  相关新闻
 
 更多
  龙文化  更多
  医药  更多
  女性  更多
  知青博客  更多
  知青文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