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首页
知青播报
最新信息
龙江知青
知青史录
知青人物 知青照片
知青故事 知青文苑
知青研究
认识知青 论文发表
学术交流 学术专著
知青文艺
知青书刊 知青歌曲
知青摄影 知青影视
知青互动
知青博客
知青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知青  >  史录  >  知青故事
知青赴北大荒:听介绍很浪漫 到现场荒凉得大哭
//zhiqing.dbw.cn

  核心提示:当时学校在动员的时候把军垦农场介绍得很浪漫:冬天可以走过黑龙江来到苏联,可以到林子里采摘苹果,等等。可现实是他们来到了双山,在嫩江边一个很荒凉的地方。由于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差距太大,有的同学忍不住大哭了起来。

  本文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13年07月12日第16版,作者:佚名,原题为:《北大荒的上海知青》

  1968年8月19日,在上海开往黑龙江双山的专列上,上海首批奔赴黑龙江军垦农场的知识青年正满怀着激情奔向北大荒。他们大都是66届的高中毕业生。当年为了争取去隶属沈阳军区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他们中好多人都做出过非凡的举动。虽然4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姑娘、小伙子如今已是白发老人,但他们对那段往事深记在心,而他们献给这片土地的青春也将永远留给历史。

  一腔热血,奔赴军垦农场

  1968年8月,按照常规,在学校的66届、67届、68届初中、高中学生,俗称“老三届”的已经毕业,但由于“文革”的原因,这些毕业生上高中或者上大学的路已被堵死,大批学生滞留在学校等待分配。当时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来沪招生,学校为此召开了动员大会。在高呼革命口号的年代里,能够穿上军装去北大荒屯垦戍边,为许多青年学生所向往。因此学生们纷纷表决心,争相报名去军垦农场。

  老三届高中毕业生虞镇慧和周英芳当时也报名了,被批准去黑龙江五四独立营,她俩既兴奋又自豪。因为去军垦农场也是有条件的,首先成份要好,所以不是报名的人都能被批准。夏小林就因为父亲是走资派仍在批斗而没被批准。但夏小林去军垦农场的决心很大,她和几位同样没被批准的同学天天去区革委会表决心,为了表示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锻炼自己的坚定决心,他们甚至刺破手指写下血书。就这样折腾了约半个月,最后她如愿成为了一名建设兵团的战士。

  当时毛泽东主席关于“上山下乡”的指示还没有下达,66届高中毕业生的分配去向是农场和工矿。周英芳的同学黄圣帆那时分在工矿,已被上海港务局录用,但他却做了一个非凡的决定:放弃进上海工矿的机会,坚决要求去北大荒。另一个同学朱广仪分配在崇明前哨农场务农,在周英芳他们要走的前几天她特地赶回上海,向来招兵的生产建设兵团的领导表决心,要求去北大荒。但没被批准。

  最后,黄圣帆和志同道合的同学踏上了第一批远去北大荒的列车,而朱广仪在送同学上车后,就一起上了火车。

  但没被批准的朱广仪在列车上还是有些忐忑不安。列车上有不少像朱广仪那样混上车的同学,因此沿途一批批的被赶下车。为了朱广仪不被赶下去,周英芳把自己的军装脱给朱文仪穿;为了应付查票,身材矮小的夏小林更出高招,把座位让给朱广仪,自己则躲在了行李架上。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朱广仪顺利到达了北大荒。

  

[1]  [2]  下一页  尾页
作者:    来源:凤凰网历史  编辑:王聪  

  相关新闻
 
 更多
  龙文化  更多
  医药  更多
  女性  更多
  知青博客  更多
  知青文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