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首页
知青播报
最新信息
龙江知青
知青史录
知青人物 知青照片
知青故事 知青文苑
知青研究
认识知青 论文发表
学术交流 学术专著
知青文艺
知青书刊 知青歌曲
知青摄影 知青影视
知青互动
知青博客
知青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知青  >  史录  >  知青人物
一一成文坛主将 数当年知青
//zhiqing.dbw.cn

 

 

  当年的知青如今已成为社会的主流,这从当下中国文坛有影响力的作家大多有知青经历这一点上也可以得到确切的论证:张承志、史铁生、梁晓声、韩少功、张贤亮、张抗抗、王安忆、铁凝、北岛、舒婷、钟阿成、何立伟、孔捷生、马原、张炜、叶辛、陈村、陆天明、陆星儿、柯云路、肖复兴、林白、老鬼(马波)、苏炜、王小波……同样是知青作家的郭小东最近出版了《中国知青文学史》一书,对知青文学的历史作出系统梳理。知青文学一代不仅耀眼于当世,也影响着将来———

  史铁生

  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2010年12月去世。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的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阿城

  原名钟阿城,1949年出生于北京,高一时学业中断,到山西、内蒙古插队,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上世纪90年代后定居美国。

  1984年开始创作。在处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现出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小说一发表,便震惊文坛,知青文学由此在新的层次上复苏。与《树王》、《孩子王》并称“三王”。

  张承志

  1948年生于北京,在清华附中高中毕业后,于1968-1972年在内蒙古乌珠穆沁插队当牧民,197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自由职业作家。

  中篇小说《北方的河》淡淡地写了朦胧的爱情,写了平庸生活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写了生活对激情的磨钝,写了在北方的河中所汲取的力量。其他知青题材作品还有《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金草地》等。

  韩少功

  1953年1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68年12月—1974年12月,湖南省汨罗县天井公社知青。后调任汨罗县文化馆干事。现任海南省文联主席。

  《西望茅草地》塑造了一位集崇高理想与蛮干方法、慈父情怀与封建专制手段为一体的革命老干部形象,倾诉了知青“我”对他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其他知青题材作品有《飞过蓝天》、《月兰》、《远方的树》、《鞋癖》、《暗示》等。

  张抗抗

  1950年生于浙江杭州,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1977年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现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是“文革”时期知青文学创作中的一部代表作。其他知青题材作品有《白罂粟》、《北极光》、《隐形伴侣》、《残忍》、《沙暴》等。

  铁凝

  1957年9月出生,北京人,1975年—1979年为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知青,后调任保定文联《花山》杂志小说编辑。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夜路》是下乡时期有代表性的知青作品,小说的主题迎合了当时批判“四人帮”的大潮。其他知青题材作品还有《东山下的风景》、《村路带我回家》、《远城不陌生》、《麦秸垛》等。

  舒婷

  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现任福建省文联副主席。

  作为一位20出头的女知青,她的诗心和目光,超越了她所处的乡村和时代,喊出了许多革命者无法喊出的呼声。代表作:《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老鬼

  本名马波,1947年生于河北省阜平县,1968年冬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旗插队。1977年底,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现为自由撰稿人。

  1987年出版《血色黄昏》轰动一时,有人称其为“中国知青文学之最”。

  梁晓声

  1949年9月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968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乡插队,1974年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他知青题材作品还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等。

  王安忆

  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1969年初中毕业,翌年赴安徽五河县头铺公社大刘庄大队插队劳动,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次列车终点》在文坛上首次表现知青回城后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惑。代表作还有《雨,沙沙沙》、《69届初中生》、《岗上的世纪》和“三恋”等。《启蒙时代》描写了“文革”一代人的精神成长史。其后,“文革”和“知青”元素仍以各种形式进入她包括《长恨歌》等在内的小说创作。

  食指

  本名郭路生,1948年出生于山东朝城,1969年与21名北京知青落户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一首《相信未来》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在中国大地不胫而走,迅速传诵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早期的代表作《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写于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诗人在赴山西插队的列车上开始创作这首作品,后几经删改成为一首传世佳作。

  叶辛

  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69年去贵州修文县砂锅寨插队,在乡间待了十年。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

  是“文革”结束后知青作家群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知青小说基本都是以知青的爱情为题材,以他们的感情纠葛构成作品的主要情节:《泛滥的樱桃湾》、《记忆中的白鸽花》、《位置》、《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在醒来的土地上》、《爱的变奏》、《孽债》等。

 

作者: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丁洋  

  相关新闻
 
 更多
  龙文化  更多
  医药  更多
  女性  更多
  知青博客  更多
  知青文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