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我作为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族乡干部到茅栏河畔新点——新华村下乡。
傍晚大约四五点钟,我在村子外走了一段路,顺着蜿蜒的林中小路朝狗叫声走,脚下的雪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突然看到前面的树林里,在雪地笼着一堆篝火,旁边坐了两位鄂伦春族猎人,还有两匹猎马在附近处吃着草料。火光把他们和四周的树照得红亮,火上的“吊锅子”里面冒着白气,随风飘过一股股肉香。
狗可能是认出了来人,不叫了,摇着尾巴嗅一嗅我。
互相打招呼后,我先给两位猎人施了鄂伦春的“屈膝礼”。他们就是新鄂村猎人葛功才和莫西生。
这是我第一次在冬天野外看见鄂伦春猎民狩猎。只见莫西生从火灰里扒出一个狍子脑袋,上面沾满了木灰,他用木棍敲了几下,又用嘴吹了吹,露出下面焦黄的肉质,正冒着热气,看样子肯定很好吃。
老葛神秘地对我说:“狍子脑袋最好吃,一个地方一个味。”接着就用猎刀一个地方割一块递给我,还认真地看着我吃完的反应,问我:“好吃不?”我连忙回答:“好吃!好吃!真的一个地方一个味!”
后来,我突然想到,鄂伦春人往往把狍子脑袋送给尊敬的老年人或是客人吃,那么老葛和莫西生两位猎人是否也在招待我?我知道鄂伦春人不善言表,只有用心去体会他们的意思和浓浓的情意了……
夜幕悄悄地降临了,篝火燃得很旺。两位猎人和我在一起,先按照鄂伦春族习俗祭祀拜火神、山神,拿酒用手向上向下弹一弹,表示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后晚餐开始了,我们三个轮流喝起了绿色军用背壶中的白酒,在“吊锅子”里捞了几块狍子肉,兴致勃勃地吃着、喝着、唠着,还用生狍肝和生腰子蘸着盐水吃,据说猎民都有一双好眼睛,正是因为吃了这种具有清火明目功效的生狍肝、生腰子的缘故。我学着他俩把生狍子肉用削尖的木棍穿上,扎在火堆上烤起来……一顿“狍子宴”吃得有滋有味,喝酒让我有些飘飘然。两位猎人说,他们打猎的地方就是这里的茅栏河畔,野生动物少了,今天他俩下午打了两只狍子,真是幸运!高兴之余,我们唱起歌来:“高高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漫山遍野打呀打不尽……”两位猎人和我被火光照红了面孔,周围是浓密的树林、淡黄的雪,还有遥远深邃的夜空和天上神秘的月亮,多么独具特色的生活啊……